2015年4月3日 星期五

2015.03.24海濤法師 馬來西亞弘法節錄

1.佛法的根源來自於孝順,「我們懂得孝順這一世的父母,又瞭解了原來我們有過去世的七世父母」,這個觀念很重要。因為有了這個觀念你就會相信「生命有輪回」,原來我們還有過去世過去世的爸爸媽媽。


既然你認為你有過去世的父母,那你再想,七世以前還有更多更多的七世七世,原來我們有太多的爸爸媽媽,原來所有眾生都可能做過我們的爸爸媽媽,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裡輪回啊?所以做為一個孝順的人,他就是希望:我們每一世的爸爸媽媽都能夠快樂,沒有一點點痛苦。


所以透過孝順自己的父母,而瞭解了孝順七世父母,進一步瞭解了我們也要去孝順所有如父母的眾生,希望他永遠快樂,這個叫起慈心——「願諸有情具樂及樂因」;希望他永遠離苦——「願諸有情離苦及苦因」;我們希望他們永遠在快樂的當中生活——「願諸有情不離無苦之樂」;而且我們決心要無分別的守護所有的父母眾生離苦得樂——「願有情離親疏悉平等」。



2.
「父母為首有情眾,此生以及各所生,皆得離苦生淨土」——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為什麼要說「父母為首有情眾」呢?因為你想到你爸爸媽媽,你自然就會很感動,希望他離苦。以我們對自己爸爸媽媽的心來對待那一隻魚呀、馬來人、印度人,不分是什麼樣的有情,包括一隻螞蟻呀,水陸空的眾生,這叫「父母為首有情眾」。


「此生以及各所生」,這一輩子的,甚至不管他們在哪裡投胎——「各所生」,皆能離苦生淨土。不希望他們受一點點苦,希望他們能夠往生淨土將來成佛,能夠真實地去利益眾生,不但能夠自利又能夠利他,發起這樣的心,來做每一個功德。


3.
大家都會點香,大家都會供花,大家都會拜佛,大家都會念經。但是,差別在哪裡?


有人問我說:「師父,你能不能告訴我哪一個法門是最殊勝的?我要修。」


哪一個法門?有人說禪宗,有人說《阿含經》,有人說念《地藏經》,有人說念《華嚴經》,有人說修密宗。但是,我只能這樣回答你:「不離開慈悲與菩提心的那就是最殊勝的法門。」


哪怕你是開計程車的,哪怕你是按摩的,你只要用這樣的心去做醫生,用這樣的心去幫人家按摩,用這樣的心去幫人家倒水——「不離菩提心」。佛陀說:「法法平等無有差別」,會有差別是在於你的心態。


4.
一個圓滿的菩提心,是了悟空性的,我們叫「勝義菩提心」,是最大的功德。我們現在雖然有慈悲心,大家也都願意成佛,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證得空性,也因此我們要訓練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要加入一個空性的分析,做而不執著,也不排斥也不執著,因為萬法都是幻化的,萬法都是無常無我的,就像小鳥飛過天空痕跡就不見了。如果你能夠在這種無我的空性去修利他的行為,那是最圓滿的功德。


一個眾生有情成佛了,那這個世界就有福報了,你看,釋迦牟尼佛成佛就能夠一萬一千五百年教化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彌勒菩薩成佛,他可以在短短的時間裡面,教化296億的眾生離苦乃至成佛。所以一個人成佛了,他就真實能夠利益眾生。


為了成佛,我們要以大悲心做動機,而發起殊勝的菩提心,為了要圓滿菩提心,那各位要提醒自己:雖然努力地做很多事情,但是卻不執著。「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要能夠馬上學習放下,分析它超越它。不然你會覺得我的手在痛、我的眼睛在痛,如果你有這個痛,你馬上用空——這個痛它只是一個暫時,剎那剎那,痛五分鐘、痛十分鐘,大不了眼睛最後瞎掉了,因為眼睛就在這種變化的狀態裡面,這正常。那為什麼我會痛?因為我有一個我執,認為眼睛是我的,所以我不要讓它痛。


各位把這個念珠弄斷,你不會痛,因為這個念珠裡沒有我。但是如果這個念珠是你的,20萬美金「啊!你怎麼把"我"弄斷了」,因為你認為:「這是20萬美金」、「這是我爸爸送給我」...你有個執著。


有這個執著、這個我、這個想要抓住的、這個想要排斥的,那叫沒有空性。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你打我,我知道痛,但是那只是一個感覺,這個感覺感受,「無色受想行識」,所以它只是幻化的「啪一聲」,等一下就不痛了,那可能會痛到明天,可能一輩子毀了,但是它也是暫時的。


我們真正要修行的是我們的心,你沒有空性不行「我一定要保持我原來的樣子,原來的外表,原來的健康」


為什麼要證空性,因為你沒有空性,你就沒有辦法純粹的大慈大悲,就會妨害我們成佛。


所以為了要達到空性,所以我們要修波羅蜜,波羅蜜都是能夠幫助別人又能夠幫助自己才叫波羅蜜。


5.
「布施」——可以幫助別人,又可以消除自己對金錢欲望的占有,叫「布施度慳貪」。「持戒」——人家會很喜歡你,因為你這個人守戒律不會害人,斷除自己傷害眾生的心態,叫「持戒度毀犯」。


但是各位,世間是有限度的,佛法是無限的。我們學佛了就要不斷進步,除了布施、更要持戒,而且持戒還不夠,我已經不殺、不騙了,但是對方還是要找你麻煩,所以第三個「忍辱度瞋恚」,還要忍辱。


佛教需要那一種——你被打成肉醬都不懂得恨的人。各位,大家都要做這種人,你走到哪裡誰都相信你,然後你才能夠度對方。你不能有個界限,90%我都對你很好,但是10%你不要刺激到我,不然我就讓你死,我就報仇。這個不行。


"我布施給你,我對你那麼好,我不傷害你,你還罵我"—你就要從這裡修,因為你決心要度眾生了,沒有這些眾生你怎麼成佛?所以各位你要做個決定,所謂拜梁皇寶懺,除了事相上從外表裡面這樣懺,最主要是「理懺」,所有的痛苦、生命的敵人,會傷害自己跟傷害眾生的,就是我們的貪瞋癡。


像我是個出家人,如果我心裡還有一點欲望想要幹嘛,好可怕啊,人家會怕我。我這個出家人如果還有一點想要傷害對方,那你也會怕我。我這個人脾氣還很不好,一敲木魚,木魚都破了。因為你有瞋恨心,啌啌啌,事實上就是拿著刀咔咔咔,因為瞋恨心很毒啊,那這樣,不但度不了對方,對方也會很痛苦。


所以為了要利益眾生,你不能有瞋恨心,你不能有傷害的心,你不能有私心,有私心那你就不好修行了,當然我們現在還沒做好,因為還沒做好,所以我們要去多布施,這樣我們的貪心欲望會減低,什麼戒我們都要持,那我的傷害眾生的心會減到最低。


像昨天我們受八關齋戒,今天也有很多菩薩守八關齋戒,連晚餐都可以不吃,這個人會做小偷嗎?他忍都忍得住了,所以他能夠不跟最愛的老婆先生睡覺,他回去搞邪淫嗎?不會。你經常去受八關齋戒,你的欲望會減到最低,你就不會去傷害到別人。


如果別人來找你麻煩,你才有機會修忍辱。所以各位要修苦行,要故意找自己麻煩,你要一直找自己麻煩,那你的心就會越來越圓滿;你要是怕傷害自己,那你就減低了服務眾生的能力。


6.
每天要忍辱,每天要布施,每天要持戒,每天要思惟佛法,精進去實踐——「以精進度懈怠」,道理懂得再多不去做,沒有用。


精進就是說,我現在就不要讓惡的事情再發生了,我現在要努力的去做所有的善事。已經做了惡業,我要讓它馬上斷掉;沒有做的惡業我打死也不會做;已經做的善事我要盡形壽奉行;還沒有做的善事還有哪些?那我趕快要去做。


除了這樣以外,我要精進的布施,華嚴經我還沒有讀到,藏文我還沒有背會,巴利文我還沒有貫通,很多事情要做的,很多眾生你還沒有去結緣,所以我一定要努力,「精進度懈怠」。


你不能說,我這樣就滿足啦,夠啦,我想想我大概可以生天了吧沒問題了。如果你有這個想法叫自私,原來你做的什麼事想的都是只想到自己。「我大概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了吧」,一個念佛的人只想著自己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那這個人永遠是在中品下品而已,不可能到上品。什麼叫上品?天天想的是如何讓眾生往生淨土,想的是這個,這樣叫上品往生。做什麼事情都是要引導大家往生淨土成佛,雖然我們現在做不到,但是要有這個願,我們叫「祈願」。

7.
各位現在進來參加法會,你要這樣祈願:「阿彌陀佛,希望坐在這邊的人將來都成佛」,「在還沒有成佛以前,各各長壽健康富貴沒有障礙」你要不斷的這樣祈願。


什麼人會這樣做呢?媽媽。媽媽不管到哪裡都想著兒子:「兒子啊,你要健康吃得飽啊、有錢啊、找到好的工作、碰到好事情」——她每天都在祈願。所以有句話大家都會背:「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媽媽100歲都快死了,她還在想著80歲的兒子吃飽了沒?婚姻快樂嗎?身體健康嗎?


所以我想各位我們學佛,那我們要強迫自己去掛念對方,去想著對方能不能更好。


今天我來馬來西亞,我就是馬來西亞的人,我要關心整個馬來西亞。我們拜懺也好,放生、點燈,要關心整個馬來西亞,整個地球,為這個而不斷地在發願,不斷地在精進,這個叫「精進波羅蜜」。不能只是”反正我就很單純的念佛,我什麼煩惱都沒有",這樣當然也可以,這叫緣覺念佛,你只是為了自己安定,但是你沒有管隔壁別人有沒有傷心。


所以做個菩薩就像一個媽媽,媽媽雖然自己也要修行,但是兒子吃飽了嗎?睡著了嗎?老公好嗎?她忙很多事情啊,她忙上忙下的。所以佛法要我們要有這種絕對利他的心。

8.
我們後面的佛像,本體都是空的,如幻如化的、透明的、假的,就像泡泡一樣,要這樣想。雖然是泡泡一樣的空性,但他顯現的相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以我們要拜的是他的法身,乃至要實踐的是他的圓滿報身的過程。


你要活在這樣子的思想行為狀態裡面,保持在那種正念相續——「三昧」的狀態。


所以佛教最高的叫「三昧耶戒」——把這個狀態成為生命的戒律,離開空性就犯三昧耶戒,離開菩提心就犯三昧耶戒,那就會墮落地獄,所以三昧耶戒是最圓滿的戒律。但是所謂三昧耶戒,那各位就要真實的能夠體悟空性,


9.
佛陀過去在修行時的百千萬世已經供了百千億朵花,那我們如何能夠這輩子就圓滿百千億朵花呢,就拿一朵花,觀修,唵啊吽,百千萬朵花供養百千萬佛,百千萬佛加持所有花變成蓮花,接引百千萬億六道眾生,都坐在花上得到接引往生淨土,你要這樣觀修啊。一朵花就要變成百千萬億,供養百千萬億佛,幫助百千萬億眾生;一盞燈也一樣,一個食物也一樣,那這樣子,就能夠快速累積成佛的資糧。


我們平常就要練習,布施也變成菩提心,持戒也變成菩提心,持戒不是你一個人持戒,當我受五戒的時候,願所有眾生都受五戒,把累劫受五戒的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都得到持戒的功德,這樣就不是你一個人持戒,而是百千萬億眾生大家都在持戒。


隨時觀修大家都是觀世音菩薩,「唵嘛尼唄美吽」,念阿彌陀佛,大家都變阿彌陀佛,所有地獄餓鬼道都在念佛,念佛以後業障消除都變成阿彌陀佛,通通往生極樂世界,通通成佛,你要這樣觀修,然後讓你心靈的力量,能夠達到一個最圓滿的力量。那你心靈越圓滿,你布施一朵花就超過別人布施百千萬億朵花,你念一句阿彌陀候,超過別人念百千萬億佛。


所以要保持在這樣子的狀態,這就是三昧的狀態,佛教裡面有各種三昧的狀態——法華三昧、首楞嚴三昧、楞伽三昧、超日明三昧。簡單來講,三昧就是說:假設你讀地藏經,你已經把你自己變成地藏菩薩了,活在地藏經的這種真實的社會裡面,按照地藏經的思想,去實踐地藏王菩薩廣度眾生的大願,這叫地藏三昧。你要融入,完全融入,這個世間對你來講是一個實踐佛法的舞臺而已,不是有真實這個世間去追求快樂或痛苦。因為我是地藏菩薩,百千萬億的地藏菩薩下地獄呀,餓鬼城啊...我們講這個,可能有一點境界太高了,但是至少我們知道這個方向,讓自己保持在這樣子的心靈的狀態裡面。


10-馬來西亞吉隆坡蓮花大廈


各種法門—大手印、大圓滿、中觀,不論用什麼名字,就是要你去追求空性的體悟。


但是追求空性的體悟,你要有資糧,所以各位要消業障,要多懺悔,懺悔業障累積資糧,你才能夠得到所謂空性,有了空性以後,八地菩薩,那你才能夠真正的在實踐菩提心,這個叫勝義菩提,真正的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圓滿了,最後終究成佛,終究成佛以後,真實能夠超度眾生,我們必須一步一步來實踐。


11.
「禪定度散亂」,忙碌而有效率,不是空忙,不會做錯事。散亂就是做錯事,講錯話,東西忘東忘西,心在哪裡不知道。


所以各位就要學禪定,禪定就是專心的意思,一心一意。各位要練習啊,抄經不能寫錯,念經不能念錯,講話不能講錯。修禪定的人,他很多事情很清楚,那你要養成習慣,為了要讓自己所做的一切,產生功德,禪定就是佛陀要我們保持空性、大悲心、菩提心,你要保持這個,所以叫「禪定」。
禪定有一點強迫、調伏你的心在某一個心態,不能變就叫「禪定」。所以現在誘惑你,你不能起欲望,要守好自己的心,不要被境界轉過去。


禪定是你要故意的作意,我要抓好我的心,這個叫「心一境性」。所以各位,抄經、拜梁皇寶懺、讀大乘經典、持咒,這個都是幫助禪定的。


你要很認真,一定要讓自己習慣,做什麼事情很專心。


修禪定可以調伏你的心,也可以增加辦事效率,我們叫「辦事禪修」,你每一件事情會做得很細膩。但是我們大乘修禪定這是個方便,目的要開發「以般若度愚癡」。


「般若」就是看見真相的智慧,真的,不是你現在這個男人女人,所以「離一切相」看到本體,看到本體萬法都空啊,所以你就沒有什麼好貪心生氣的,所以我們叫「如實的智慧」。但是你要得到一個如實的智慧,你必須有禪定,專心,然後去分析,分析以後,你就不會對這個假的東西起貪瞋癡。


各位,電視上面有一個冰淇淋,你會抱起電視來吃嗎?但現在人大部分都是這樣啊,哎唷~冰淇淋,吃;好的菜,吃,因為你會被它影響。但是所謂般若智慧,是你看到了,你知道那個是虛幻的、苦的、暫時的,你不會被它誘惑,只是怎麼利用它來成為修行的因緣,這樣可以。


「般若度愚癡」,這個愚癡就是我執跟法執。我執就是沒有貪嗔癡了;法執——因為萬法都是平等,癌症跟健康,馬來西亞跟中國,黑人跟白人,狗跟人,都是一樣的,它只是一個演戲的,它一下穿男人衣服、穿皇帝衣服、穿乞丐衣服,那只是一個業報差別不一樣,所以他現在做人,他現在做狗,他做天人...眾生平等。知道這樣,他就不會殺生,不會吃肉,他不會對它有排斥或喜歡,他只懂得怎麼用,叫善巧方便。


但是各位要達到能夠專心的這種因緣,要有很大的善業,然後能夠有空性,那你要有持戒做基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你要有這個前行,這個前行是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你要做得很好,不然沒有福報。所以佛陀說三大阿僧祇劫而證得圓滿的空性,釋迦牟尼佛不是六年苦行就成佛,他六年苦行之前有百千萬世的波羅蜜啊,佛陀在經典講的很清楚。所以我們現在如何積累成佛資糧,我們就要觀修這些波羅蜜。觀修,就像我們做替身,觀修我給魚吃、我給鳥吃、我給鬼吃...要一直一直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