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2015.04.17海濤法師 台中五方講堂弘法節錄-11 大乘的禪定,是你要面對眾生面對各種境界



若自若他受樂受時,遠離染心生於慈心。
若受苦時,觀三惡道,遠離瞋心,生於悲心。
若受不苦不樂受時,離無明心,生於捨心。
觀一切受無常、苦、無我。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每個眾生都有快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跟不苦不樂受。當自己或是別人,看到他們在享受快樂的時候,那我們自己要遠離染心。「他富有我也要富有、他在談戀愛我也想要談戀愛」,這叫「染心」,那不行。我們只是希望他得到無苦的快樂。
若自己或眾生在受苦的時候,那你要觀想三惡道苦啊。他現在在受苦,將來可能還要受地獄道、餓鬼道、畜牲苦啊。所以這個時候你要遠離瞋心,因為他在受苦一定是造惡業才會受苦,所以,你自己不能對他生氣、瞋恨,要生起大悲,甚至修自他交換:「願他的苦我來接受」。
所以,對於眾生的快樂你要生慈心,對於眾生或自己受苦,要生悲心。
「若受不苦不樂受」,像各位坐在那邊叫不苦不樂,也不是快樂也不是痛苦,只是一個感受這樣而已。那這個時候也不能不想,要「離無明心」,你要想清楚,這個動作本體也是空性,也是幻化的——離無明心。「生於捨心」,所以不苦不樂的時候,我們要生的是平等心:「所有眾生都願他離苦得樂」。不能停在那個不苦不樂,不理他。他在走路叫不苦不樂,不苦不樂你還要生起「願他能夠開智慧,願他能夠離苦」。你不能說看他走路就不管了。
所以簡單來講,他很健康很快樂、他在生病,乃至他沒什麼事,這些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你都要生起心態——慈心、悲心、捨心都要生起。還要觀一切受——無常、苦、無我。所有的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都是無常、苦的,無自主性的,它只是一個暫時的存在。

所以各位這個講法很簡單,但是你要把它成為一個禪定,變成你的習慣,透過這樣的情況去面對眾生的苦、樂、不苦不樂,你要起相應的心態。
所以大乘的禪定不是說,眼睛閉起來什麼都不想,而是你要面對眾生面對各種境界,對方的苦跟樂你要生起相應的心態,這樣來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