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海濤法師【發廣大心,利益眾生,才是快速成就自己的方法】


現在你來學佛了,你最執著什麼,你最怕什麼,你要把這個打破掉,你最愛什麼,你也要把它打破掉。最愛叫「貪」,最恨叫「瞋」,最怕叫「癡」,那都是在貪瞋癡。所以基本上我們一定要,按照《心經》、《金剛經》、《六祖壇經》裏面所講的去觀,觀自在,觀就是一種智慧的、冷靜的觀察分析,而瞭解了它的本來面目,那你就不會怕了。

做個比喻好了,作夢的時候,夢到自己兒子死了,哭啊,結果醒來,好在是作夢。各位,現在你看到的這些,或是你牽著你兒子的手,或是你買了一個房子,做了大事業,都是夢中事,都是夢,都是虛幻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你要套進去,填空題——一切老公,一切老婆,一切兒子,一切金錢,都是虛幻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樣你才可以超越。

超越不是放棄,你超越了,你再去做事情,就會有圓滿的效應,比喻來講,賭博好了,賭輸了都不用我付錢,賭贏了我拿走那多好,那叫空性,如果你有空性,太快樂了,不怕輸,也不執著贏。

所以我想這是我們的精髓,有了空性,你才能夠大慈大悲,所以慈悲與空性這兩個必須放在一起,行為上是慈悲,智慧上是空性,悲智雙運,這個叫「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我們厭離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是變化無常,不淨的、假的,你不要執著,一心念佛,念佛就是「應無所住」,你不能把你的思想執著,定在兒子定在女兒,那你卡住那邊了,你一心念佛,一心念佛是不是捨棄兒子?錯了,一心念佛才有佛的力量來幫助你的祈願,你越慈悲,你的事業越好;你越慈悲,你的身體越好。所以有一句話:「發廣大心,利益眾生,才是快速成就自己的方法。」這很簡單,關心別人就可以超越自己,慈悲就容易開悟,當然在利益別人的時候,又能夠如幻如化地觀照,所以各位要應無所住,而生起大悲心。所以不管你摸到一本書,不管你參加什麼,你都要認為這只是一個虛幻的暫時存在的現象,這樣而已,妳不要用一個媽媽愛兒子,去付出了大量的感情,然後就一直想要抓住他,一直想著他,妳的內心就產生了痛苦跟壓力,這個叫擔憂,放不下他,妳越擔憂他越執著他,妳越沒有教化他的能力,妳越沒有辦法,他越不學佛。所以各位在這一點,放下而後拿起,所以如果你要事業成功,如果你要身體健康,如果你要生命快樂,你要有這個無我的智慧,但是這個無我的智慧,各位就要老實修行了,就像今天,戒定慧,持戒保持正念,心能夠控制好——定;然後什麼叫智慧?智慧就是看清楚真相,叫智慧,看清楚你就不會分別心,不會貪瞋癡了。

海濤法師【當假的看(無我的智慧,即能一切無礙) 當真的做(平等大悲心,即不捨眾生苦) 】


有時候老人家來找我:「師父,我已經八九十歲了,你比我年輕…. 」我都覺得說,這個老人太執著了。

我說:「我上輩子活一百歲,比你還老,加我現在已經一百六十歲了。」

經典說:「無壽者相」。各位有時候覺得「我已經七八十了、我老了」你不要講這種話,因為我們的生命不是身體,如果你把你的生命,當作你的身體,你會怨嘆一輩子,準備老、準備病、準備死。

所以有一句話:「人的身體老得真快,人的智慧開得太慢。」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我們這個很快會變化的身體,去追求永恆的生命——叫智慧與慈悲。所以世間人的老,送到老人院,但是出家人的老那是寶,老和尚是寶,因為他一輩子,在修行慈悲與智慧。

各位,你找到生命的道理,「藉假修真」——這個肉體生命是假的,但是用這個來追求真理,「當假的看,當真的做」,我到處要人家背:「當假的看,當真的做」。我請問你,愛情是真的還假的?假的。那有什麼好哭的呢?再問一次,愛情是真的還假的?假的。不要光今天講,天天講,你把情當作真的,所以會怎麼樣?有情皆苦,問題就在這邊,我們不能把佛教當麻醉劑,「師父我天天放生,我天天造佛像,我天天…天天…,但是就是希望我老公不要離開我。」因為妳透過佛教,妳想說佛教是一種交換——我付了很多錢,我造了很多佛像,我希望我的愛情不要變,我的身體不要生病。我老實講,我在臺灣跑,我們老和尚百分之八十都是得癌症死的,但是老和尚得癌症,仍然是笑笑的,因為他有智慧。

我的師公真華長老,九十二歲往生,得胃癌,沒有辦法吃東西只會排泄,但是他一點都不痛,他天天看《大般若經》,他說:「海濤,我剩下沒多久,我趕快把《大般若經》看完。」他不管這個身體的。他說:「對不起,現在不能再跟你們出去跑步了。」對他來講,身體老化是自然的,但是一心念佛,「我看《大般若經》,發菩提心,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雖然老和尚也是得癌症,但是他多麼自在,多麼愛惜生命,往生前兩個月,把《大般若經》,從頭到尾看完一遍,這個就是體悟無常。

所以我想,對我們來講,當假的看當真的做。什麼叫真?慈悲要真。當假的看就是智慧,你把假的當真的這就苦了。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海濤法師【「放不下」「不甘願」,並不能改變事情的變化,只是給自己收穫痛 苦 】



苦的原因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苦的原因。「我就是放不下我老公,我就是放不下我的身體,我就是放不下我的事業,我就是不甘願某一個事情…。
有一個女孩子來找我,得了胃癌,很痛苦臉色很不好。我說:「妳去放生、吃素。」
她說:「師父我都做了,我也懺悔,不會好。」
我說:「那妳心裏一定有什麼放不下,妳要不要老實說。我現在問妳,妳心裏哪一點妳覺得最難熬的?」
她就哭了,哭了。
她說:「我跟我先生剛結婚沒多久我懷孕了,懷孕以後他就有外遇了,然後我就很恨。」
小孩子現在已經都二十歲了,她還在恨,她這個沒放下。
我跟她講:「妳這個不放下,妳不但不會死,還會熬很久,熬久以後,然後要下地獄,這個妳要放下。」
「恨」這種東西是真的還假的?我問她:「妳老公離開妳了,請問妳有沒有跟別的男人在一起?」「有啊。」「那妳為什麼不恨妳自己呢,對不對?」二十幾年前的恨,到現在還在恨。


所以各位,心理問題很重要,「萬法唯心造」。


所以我說:「妳這個癌症,妳這個痛苦是妳自己造成的,因為妳覺得有一個恨,有一個我被欺負,有一個他欺負我,我被拋棄了,所以我很恨。這個東西,請問是真實存在的嗎?它只是一個感受。色受想行識,故空中無色受想行識,感受也是空的,也是虛幻的。」


各位在這一點應該要多思惟。八關齋戒不見得要像今天這麼忙,初一、十五或是齋戒日,你就靜靜地思惟,早上你可以念念戒本,受八關齋戒,十分鐘二十分鐘念完了,靜靜地思惟。這個思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思惟,所以你要看看經典,經典是個鏡子,可以照自己,也可以關心別人,用經典來淨化自己,用經典來關心眾生,經典告訴我們怎麼做,我們叫「法鏡」,所以看經典不是看書,看經典是在照鏡子,淨化自己也瞭解眾生。

所以《心經》明明講,無色受想行識,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妳現在得癌症,妳為什麼不照見五蘊皆空呢?沒有我的身體,沒有我的感受,沒有我的愛情想法,這些只是一個因緣和合,虛幻的,緣起性空。像我們現在你看得到的,都是因緣所生起的一個法,但是這個因緣所生起的一個法,它的本體都是虛幻的,明天這邊就空空的了,等一下五六點,這邊就空空了,這只是一個組合,這個組合是種種的因緣,每個因緣都在變化,所以各位你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你時時刻刻一定要用這種智慧的觀照去看待一切。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Line加好友「最新法訊/功德日提醒/慈悲法語」


在「海濤法師慈悲志業」@ata5909u好友聊天室對話框中輸入關鍵【數字】,
即會出現相關資訊:

輸入『1』:海濤法師弘法行程

輸入『2』:網路直播

輸入『3』:儀軌—煙供、藥供

輸入『4』:供養偈—花、水、香、燈、十供

輸入『5』:海內外各地中心聯絡資訊

輸入『6』:視頻隨選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11


布施是一種付出,而付出首要在發心。一種利他的發心,在付出的當下,心中自然清涼、法喜、快樂,當下便猶如身在淨土。
——海濤法師

Almsgiving is a contribution.
And contribution must come from our heart!
While helping with our heart, and giving with our hands, we recover the joy of kindness, compassion, and Buddha dharma that make us feel that we are living in a purified world.
-- Master Hai Tao
(英譯/紐約 Corinne)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10


布施就是累積福德資糧。福德是我們過去種的因,現在的果報成熟了。
善法福德果報現行,做任何事皆有助緣,也容易成就。
——海濤法師

The act of giving accumulates merit and increases provisions for practice. Merits which have been planted as cause in the past matures into present results. The materialized result of good actions and meritorious virtues provide a boost to all deeds and cause them to become easily accomplished.
--Venerable Master Hai Tao

(英譯/舊金山Phoebe)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9



「忍辱多福」,所有的福都是在這個「忍」字。
六祖大師曰: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我們要修福,不只是佈施錢財,能運用這顆心,
放下一切不必要的煩惱,不與人爭執,福德自然無量。
--海濤法師

"Patience is a virtue and it is the spring to plentiful bliss." For total bliss rests on the word, patience. 

"Total bliss shadows where the heart is", words of Huineng, the Sixth Patriarch of Zen Buddhism in China. 

Bringing about bliss is not only limited to giving financial donations, by attending oneself deep at heart, letting go needless worries, and forgoing upsets and fights, one stands to raise infinite bliss and moral strength.

Buddhism Brief by Master Hai Tao
(English Translation by Shariff Kan 英譯/紐約 干學治 居士)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8


戒殺吃素,不再吃眾生的肉,
不再與眾生結血海深仇,不再造新的殺債。
「因為瞭解,所以慈悲」,
趕快發願戒殺吃素,會有福報,會有好報!!
——海濤法師

Become vegetarian, not killing or eating the meat of sentient beings. Vegetarians no longer have a blood feud with sentient beings, and are no longer burdened by new debts of killing.
"Compassion arises from understanding".
Hurry and make the vows not to kill, to be vegetarian. Merit and good rewards await!

--Venerable Master Hai Tao
(英譯/舊金山Phoebe)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7


佛教徒的事業,對內就是指唸佛、戒殺、懺悔、茹素;
對外就是指護生、印經、教育與弘法。
如此才是佛弟子們應持的家業與事業!
——海濤法師

Of the buddhist endeavors, on self disciplines, one is to recite buddha's name, to cause no death, to repent one's behaviors, words and wrongful intentions and to follow buddhist vegan diet. To the society, one is to care for all life forms, to reprint sutras for free distribution, to educate for kindness and compassion and to promote dharma's teaching.
Buddhist students shall endeavor as such at home and at work.
Buddhism Brief by Master Hai Tao
(English Translation by Shariff Kan 英譯/紐約 干學治 居士)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6



發菩提心最基本要從嘴巴作起,廚房不要變成屠宰場,冰箱不要變成殯儀館,餐桌不要變成殺戮戰場,肚子不要變成動物的墳墓,以大悲心吃素,就是人我一體的實踐。
——海濤法師

The basic step towards developing Bodhicitta should begin with the mouth by preventing kitchens from turning into slaughterhouses, refrigerators into mortuaries, dining tables into battlefields, and stomachs into animal cemeteries. Becoming vegetarian with a compassionate motivation is fulfilling the practice of oneness with others.
--Venerable Master Hai Tao

(英譯/舊金山Phoebe)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5


每一尊佛及其名號,都象徵我們凡夫最完美的那一面;當我們向佛陀虔誠禮拜時,就是代表我們降伏自己的傲慢、慾望與無明,透過禮拜來降伏我們的煩惱心,進而使我們的佛性顯現。
成佛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益眾生。
——海濤法師

In Buddhism, there is significant connotation to the unique name and imagery associated with each Buddha. Each projects a particular aspect of perfection aspired by man.
In bowing down to the Buddha, one enters into a state of mindfulness away from untamed ego, endless desires and blind ignorance. This tribute to the Buddha, when exercised, is to address our afflictions so as to return us to the true state of bodhisattva. 
As a buddhist, one shall aim to promote the well-being of all others whilst in pursuit of attaining buddhahood.
——Buddhism Brief by Master Hai Tao
(English Translation by Shariff Kan 英譯/紐約 干學治 居士)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4



遭逢困難時,不要覺得挫折,而應該想到菩薩是自願、歡歡喜喜地做最辛苦的事。
——海濤法師




Don't feel discouraged when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Instead, think of the bodhisattvas that are willingly and joyously doing the most tiresome deeds.

--Venerable Master Hai Tao
(英譯/舊金山Phoebe)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3


所有我們所造的善業,我們都應該迴向,我們都應該祈求,迴向:以我們所造這個善業,成為能夠成辦利益一切有情的因。
——海濤法師

What we perform for good karma should be dedicated to all sentient beings.
We should pray and contribute --let all our good karma be the source of benefit for all sentient beings.
-- Master Hai Tao
(英譯/紐約 Corinne)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2


以利益其他眾生的願望作為起始,這是從事任何修行法門的圓滿前行,也是確保修行獲致成果,不會被逆緣和障礙的洪流襲捲而去的善巧方便。
——海濤法師

Starting with a vow to benefit other living beings is the perfect preliminary practice to any method of cultivation. This also guarantees benefits from cultivation, becoming a skillful means to prevent a flood of counter affinities and obstructions from sweeping through.
--Venerable Master Hai Tao
(英譯/舊金山 Phoebe)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海濤法師慈悲語錄中英對照_001


「殺業太重」會斷菩提根,易與佛法解脫之道絕緣;
相反的,由吃葷改為吃素的人,會發覺心情的改善,由低沉改為喜氣洋洋。
原因很簡單,動物的冤魂不再來討債。
——海濤法師

Having too much karma of killing will destroy the roots for Bodhi and cause divergence from the Buddhist path of liberation. 
Conversely, as one switches from eating meat to being vegetarian, one discovers an improvement in mood from depression to joyfulness. 
The reason is simple; animal spirits are no longer seeking for debts to be repaid.
--Venerable Master Hai Tao

(英譯/舊金山Phoebe)